经过9年的历程,双 11 已经从电商自造节变成了“现象级超级IP”。其创下的惊人数字也印证了它的火爆:去年淘宝和天猫平台创造惊人数字,总交易笔数10.5亿,物流订单6.57亿笔的纪录。今年双11不仅是线上的狂欢,更将新零售、海淘、农村电商、产业互联网等引入。在这场数字盛宴背后,商家、平台以及快递等相关行业的“人效”问题,可以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的战争。
数字盛宴背后的人效大考
据EMS预计,2017年“双11”期间的快递量将超过1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最高日处理量可能达到3.4亿件。在短时间内需要处理如此庞大的业务,对快递行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双11期间快递网点的快递员数量至少要增加30%,其他临时性相关岗位也变得非常紧俏。两个月前大家就已经开始开出了不错的招聘条件,但依然有不少末端配送岗位的招聘工作依然不容乐观。
除了快递行业还有商家们,无论是上货、备货、发货、打包还是客服都需要新增大量的人手,而由于时间紧,需求量大,招聘难,这就导致了工人薪酬跟着上涨。要保证临时员工高效工作质量,又要维持商品的价格优势,这样一来,留给商家的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另外,今年双11也被称为“新零售”的第一场模拟测验。线上与线下结合成为趋势。今年的双11将电商和实体开始打通,盒马鲜生、银泰百货商圈,以及生活服务的联合协同,大量促销、导购、指引等岗位的需求激增,成为保证线下体验的重要环节,招人难、控制人员成本成为这场战役的最大难题。
黑科技登场能否解决“爆仓”难题
中通快递、韵达快递在10月中旬相继宣布涨价。此外,不少巨头都将目光投向了新技术的应用上来。菜鸟网络就已经开始布局机器人仓库的迭代升级,推出超级机器人仓群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商品分拣装箱过程。顺丰等物流企业也加速进行了无人机快递领域的布局。黑科技、新技术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人力的难题呢?
实际上在现阶段,很多领域人力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在电商以及相关领域也是如此。当前直接影响到客户体验的末端配送约90%仍由快递员完成,快递业对人力服务有很大的依赖。虽然无人机项目已经获得了部分区域航空政策方面的允许,但是离真正的常态化运营,还有很长一段路。
出路:灵活用工与“人机合一”
针对周期性用工高峰的服务力问题,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是 “人机结合”,用技术赋能,充分发挥人力和机器的协同效应。而在人力端,采用灵活兼职用工的方式成为了电商巨头和大中型商家以及快递企业的选择,成为招聘的新趋势。笔者从互联网灵活用工平台斗米了解到,
在劳动力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为缓解双11期间的用人需求,天猫、京东、每日优鲜、三只松鼠、顺丰、“三通一达”、EMS、宅急送等电商平台与快递公司在与斗米合作的基础上,大量增加了高质量兼职人员的用工数量。除了快递员,货物装卸、打包、分拣、贴单等兼职人员招聘需求也达到了平日的数倍以上。其中,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岗位需求涨幅超过10倍,而杭州、厦门、成都、西安、沈阳和石家庄等城市也有大幅度增长。
斗米的灵活用工解决方案是“平台+服务”的一站式O2O闭环模式。一方面依靠覆盖全国的招聘能力和大数据,针对不同区域,进行最优的人员配置,解决了因快递网点分布区域广,招聘难以管控等问题。另一方面,斗米的一站式SaaS服务工作助手,可以有效解决招聘、培训、管理、执行、财务结算以及风险管控的各环节问题。在保证人力的供给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在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还增加了利润。
在互联网经济热潮中,传统的劳动用工模式难以满足需求,灵活用工作为补充和解决方案,逐渐成为趋势并将迎来爆发期。近期,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美国购物季,亚马逊计划雇佣12万名临时员工,分配到全国超过75个配送中心,来挑捡、包装和寄出假期订单商品。而在中国,双11期间快递业将有近300万一线人员投入到快递服务当中,其中大量的人员需求是通过灵活用工的方式来进行满足。灵活用工这一模式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解决用工荒、招人难的有效方案,正在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等新技术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