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斗米新闻 > 劳动力供需大逆转,斗米如何撬动超十万亿服务业灵活用工江湖?

劳动力供需大逆转,斗米如何撬动超十万亿服务业灵活用工江湖?

来源:斗米 | 2018年11月7日 | 斗米新闻

国庆长假刚过,20岁的刘然从之前的打工地开封来到北京,因为听老乡说这里挣得更多。刘然在开封的时候是一家饭店的服务员,刚在老乡的出租屋落脚,他便在分类信息网站上投递了简历。令他感到意外的是,第二天就有了反馈,甚至一些并未投递过的餐馆、快递公司也打来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加入。

几天后,经过基本的培训和路线的熟悉,刘然成为了一名外卖送餐员,随着北京天气的转凉,刘然的单量也越来越多。顺利的应聘过程背后,意味着基层求职者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而在另一端,则是用工方的焦虑。在北京北四环的一家购物中心的餐饮楼层,不少餐厅的门口一边是促销信息,一边则是招聘海报。一家韩式烤肉店的服务员告诉笔者,自她半年前到这边做兼职起,店里就一直在招人,全职兼职都在招。

供需关系的逆转,让劳动力市场卖方市场形成,这背后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和服务业的加速发展的推力。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1年达到顶峰后减少总量达到2500万人。一方面是劳动力人口逐年缩减,而另一方面则是城市服务业用工需求的壮大。2017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51.6%,就业人员比重达到44.9%,高于第二产业16.8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趋势下,一些嗅觉敏锐的创业者开始关注这个潜力巨大却被忽视的市场。2015年,原赶集网的高级副总裁赵世勇创立了斗米,定位于为超过2亿的服务业基层人员提供招聘服务。“对于这个群体来说,要彻底解决他们不安、不便和不满的痛点,而国内还没有一家可以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平台,斗米想做的绝不是信息平台,而是一站式的服务平台。”赵世勇说。

这样的初衷也让斗米没有仅局限于招聘,而是从另外一个更有想象空间、业务覆盖更广的灵活用工进行深耕。截至目前,公司已经为170万商家提供服务,有6000万用户在斗米平台找到工作。斗米三年的发展,不仅经历了自身不断变化和自我迭代,其所在的行业大环境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转变。

时代洪流下,城市服务业求职者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力

斗米创始人兼CEO赵世勇曾是腾讯首批P4(专家级产品经理),产品出身让他更看重使用者的感受,一方面是产品思维的惯性,另一方面是行业里并没有先例,而需要边摸着石子过河边不断优化和完善。2015年他和团队开始调研基数最大的服务业市场。“当你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你会很震撼,原来我们生活中为我们提供便利的这群人的生存状态是这样的。”

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城市服务业就业市场有明显的特征,除了劳动力的短缺,和制造业相比是小批量和分散型的,并且流动性大,这让C端体验和服务变得尤为重要。这让斗米的团队意识到,只有服务好C端,才能更好的满足B端的需求,因此斗米将侧重C端的体验作为重要的战略。

在做产品时,斗米的团队会亲自做大量的用户调研和访谈,针对用户反馈的问题,会进行筛选、分类,并不断进行内部测试。而在落地服务上,则是通过斗米的招聘顾问和职业顾问与C端用户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招聘顾问是针对职位信息对用户的相关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服务,并对职位的应聘数量负责。而职业顾问更关注的是C端体验,比如C端的留存度、活跃度、满意度等,他们的任务是与C端用户建立比良好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需求。

互联网的用户思维,不仅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读懂他们的习惯。斗米的产品团队会定期找用户做访谈,关注他们看什么娱乐内容,玩什么App。比如2018年春节后团队调研发现,几乎所以被访者都装上了抖音。于是斗米立即在四月投了一波抖音广告,同时还为他们打造了一首奋斗之歌《斗米情歌》,在酷狗上打榜并在抖音发起手势舞挑战。“从数据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投放之后斗米在用户中的品牌认知度有了一定提高。”斗米产品负责人程展鹏表示。

在斗米的这6000万用户里,有很大一部分都不仅只有一份工作,而工作也不仅仅是糊口的需求,服务行业的特点以及就业新观念的形成让这一届新生代有点“不一样”。年轻的90后们更注重体验、有意思、有前景的工作;而年纪稍微长些的,则对收入比较看重。

尽管不同年龄段的基层求职者选择工作的观念不同,但这些从家乡来到城市的服务业基层劳动者,在基本生存需求已经更容易得到满足的同时,在情感上也越来越有着更多的诉求。为此斗米将服务也进行了线下延展,在各地组织核心会员的团建,包括看电影、棋牌比赛、相亲会等。而线下负责团建的斗米工作人员都是90后,他们更容易与用户拉进距离并更能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另外,斗米对用户的运营,还将时间轴“提前”到了校园里。针对大学生用户群体,斗米通过举办“章鱼趴”(现升级为“斗米之夜”),将各地的大学生用户代表聚到北京来,也他们做一些交流。

从校园到社会,从兼职到全职,从线上到线下,“我们希望把用户黏性提高,让大家能够彼此有一个很好的认知,让用户感到我可以在斗米上找到好工作,但除了好工作还有更多的收获,这一点我们是认为比较重要的。”

供需大逆转,用人企业和平台转变的不仅是思维

从“用工慌”到“用工荒”,劳动者意味着可以挑挑拣拣,待价而沽,这也推动了城市服务业劳动者工资水平的上涨,甚至超过了初级白领的待遇。而对用工方来说,无论是头部连锁企业,还是中小商家,为了应对“用工荒”,不得不上调工资并调低了条件限制,以解决用工紧张的问题。企业不仅面临招聘越来越难,成本也在不断上涨。

求人倍率,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岗位需求人数与求职数之比,当求人倍率大于1,说明职位供过于求;如果求人倍率小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人社部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的求人倍率为1.23。斗米产品负责人程展鹏告诉笔者,目前服务业中一些城市的求人倍率已经超过了4,相当于四、五个职位抢一个人。

而在一些城市服务业缺人的状况更加突出,2018年第一季度北京的求人倍率高达7.85,在大连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布《2018年上半年供求情况分析》中,中餐服务员的求人倍率为17.87,送货员的求人倍率也达到了15.29,相当于十几个岗位抢一个求职者。

人口变化的趋势、求职心态的转变迫使用人方求变,赵世勇将这样的变化归纳为平衡木理论,在求人倍率大于1(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时候,这个天秤必然向C端劳动者倾斜。无论对用工方还是服务方,都需要转变思维。

在这样的变化和趋势下,2018年初,斗米完成了全面升级,在品牌、产业和服务上都进行了升级和延展。品牌上由“斗米兼职”升级为“斗米”,业务范畴延伸至灵活用工服务的整个产业链。

此外,斗米团队也比较关注在与国外企业,在对标中发现日本的招聘网站更像是一个电商网站。“他们传达的是求职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企业,他们在这里可以获得什么;而国内网站的职位介绍基本上就是一个冷冰冰的介绍,传达的是企业要什么样的人,不符合要求的就不用了解了。”这给国内用工方和同行的启示是,招聘思维的转变和雇主品牌的打造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不能适应新生代基层劳动者不断变化的就业诉求,是导致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面对求职者新的诉求,雇主品牌成为了企业招聘的重要砝码。赵世勇希望的是,能帮助企业将他们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以及职位晋升路径等清晰的展示给基层求职者。“现在在招聘的时候,已经不能纯简单的匹配了,而是告知求职者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以及和别的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年轻人可以开始重新评估自己劳动的价值,而斗米要做的是和商家一起来帮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因此在2018年,斗米也开始与客户合作进行雇主品牌的打造。为他们拍摄工作场景的视频、照片以及品牌海报等,包括在App中上线精选页,调整出更多展示员工精神面貌和工作氛围的空间。另外,斗米在做线下品牌投放的时候,也都与用人企业进行品牌联合,让这些品牌能触达到C端用户,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雇主品牌的外露,包括顺丰、麦当劳、屈臣氏、饿了么等名企都与斗米进行了合作。

结语:趋势与技术,正在重塑着社会、企业和个人。无论是斗米的改变还是用工方、求职者的改变,都是这个时代变化的缩影: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服务业人群的加速崛起和中国第三产业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