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火热的夏日里,在咖啡界,行业内的人都在谈论什么?是携资本而来的Luckin以“咖啡新零售”的互联网模式疯狂开店,占领市场;还是业界排行第一的星巴克与阿里巴巴联手,开启外送业务;亦或是那个以微信小程序打造全新营销玩法的连咖啡以及开启创新用工模式与灵活用工服务平台斗米展开合作的COSTA ……
以上无论哪个话题,都在向我们透露着一个讯号: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新时代,咖啡界的新晋者or老牌企业,都在以创新变革的形式,寻求在这个极具爆发潜力的行业中的更大发展。
“供与需”相应相生,咖啡行业迎来巨大风口
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统计显示,中国的咖啡消费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一线城市甚至能达到30%左右,高于全球水平的2%。虽然目前,中国人均每天饮用咖啡的杯数仅0.003杯,远远低于邻国日本的0.245杯,全球排名仅第79位。但咨询公司英敏特(MINTEL)曾预测, 2017年~2022年,中国咖啡店市场的销售额将以5.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2年将达到794亿元,咖啡店的门店数量预计将达到8万家。咖啡行业,在中国还将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诚然,能促使商业变革,让资本一拥而至的无不是下一个“风口”所在。然而,“供与需”总是相应相生。咖啡行业市场需求量猛增的同时,在其链条的另一端,势必也会对门店数量、原料储备等有着巨大的需求,尤其是与企业运营息息相关的用工环节上。谁能够在这个直聘招人难,用工成本逐年增高,新晋劳动者就业观念发生变化的用工态势下,顺利完成快速、高效的人力供给及管理,谁就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先机,分得一杯“美羹”。
灵活用工外包模式,巧解咖企“短平快”的用工需求
为解决用工需求,各家咖企各有招数。星巴克不仅亲切地将员工称之为‘伙伴’,更是从职业晋升路线、提升渠道、福利政策等多方面满足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这些都为星巴克积攒起良好口碑。而从互联网起家的连咖啡、Luckin咖啡,则通过与快递物流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来疏解自身在配送上对人力的需求,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减轻其在人力招聘及管理上的压力。即使这样,为应对好讲求“短平快”的咖企招聘,咖啡界的HR们仍不曾有丝毫懈怠。
除自身发力外,各咖企还纷纷与第三方招聘平台展开合作,以灵活用工的方式,来满足每天对用工的大量需求。以品牌连锁咖啡COSTA为例,在它与灵活用工服务平台斗米达成合作后,斗米便以灵活用工外包业务模式每天为北京COSTA咖啡各大门店提供累计60-100人的供应量,以源源不断的满足其日常的用工量,随着重要节假日的来临,此数量还会增加。而在这些应聘者中,绝大数为18-25岁左右,形象气质好的年轻人。在看到北京区150家门店采取灵活用工模式取得成效后,COSTA开始陆续开放全国的400家门店与斗米展开更深入的合作,斗米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门店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人才供应。
灵活用工包“双险”,为咖企“降本增效”再多一分保障
在激烈的市场决逐中,企业不仅需要快速、高效的人力供给,更要求 HR们用“轻量化”的运作模式解决用工成本高昂的问题。灵活用工模式在此时,便发挥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众所周知,和传统用工相比,灵活用工是基于企业生意的峰谷变化,采取“忙时增补,闲时减员”的灵活的雇佣人才策略。在星巴克,坪校最高的机场或高铁站门店,就是得益于对兼职全职员工的合理、有效的排班;而在COSTA的员工里,兼职员工的比例达到近五成左右,也正是对兼职全职比例合理有效的把控,成为COSTA企业增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灵活用工不仅增效,更能降本。其中,保险既是企业的硬性成本,也是求职者的需求。而采用灵活用工,不仅能让企业按需雇佣人才,免去企业支付传统模式下员工闲置时间的工资,它还能为企业省去保险等成本。在COSTA与斗米的合作案例中,斗米为COSTA提供灵活用工的同时,也为这些工作者们购买了“商险与意外险”两个险种。此举,不仅为企业切切实实节省此项成本开销,也为员工用户购置了一份保障,而得到“温馨保障”的员工,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又间接提升各门店的运营效率,此乃一举两得。
咖啡行业仅仅只是一个缩影,纵观整个餐饮行业,无论是拼产品、拼服务还是拼体验、拼营销模式……最终都还是以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及盈利为目的。而斗米要做的就是以灵活用工为切入点,从企业的用工环节上,满足企业快速发展中对用工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并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文章转自:凤凰网